关灯
护眼

48张大公子的病

    余庆县里头,有一家前朝就建好的书院,名叫寒山书院。院里头教书的,有许多从京里退下来的官员。便是最差的那一拔,也是县里中过进士的,学识渊博,很是不一般。

    因此,就连整个江州地界的人,都大有人想把家中子弟往里头送。

    由于这寒山书院颇有底蕴,所以这些年来余庆县里出的人才可不少。比如县里张员外家的兄长,前些年就中了举,后来一直官运亨通,听说在京里谋了个四品的职位,连带着张家在整个余庆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。

    这天书院里正休沐,一个装着绸衣的少年,坐在书院的学室里头写字。他的五官颇是秀气,本来应该很讨喜的长相,可双眉总是皱着,鼻梁又直又挺,鼻头像鹰嘴一样微微向下勾,眼神里有掩不住的锋芒,显得整个人的气质也偏阴冷。

    少年正安安静静地写着字,外头忽然进来一个人,圆脸圆鼻子圆眼睛,再加上微胖的身材,整个人就像一只皮球。

    “张大少爷,之前你不是说写字写久了,肩膀总是又酸又疼?”他笑眯眯地从身后拿出一个白瓷瓶来,轻轻放到少年桌前,笑着说道,“听说这舒筋活血酒有奇效,我还是托以前那位姓陈的同窗,特意让人从溪头村带过来的。”

    张家公子听了抬起头来,放下手中的毛笔,嗤笑道:“袁春,你们商人家出身的,说话总有几分夸大。”

    “张大公子,你试试不就知道了?”袁春脸上笑容不改,微微侧目去看张彦远写的字。

    每一个字都极力追求完美,一笔一划都极重,力透纸背。也难怪他平时用的毛笔,总比别人坏得快一些。

    张彦远没有说话,握着瓷瓶摸索了一会儿,将它倾斜过来去看瓶底。只见瓶底印着一个朱红色的印章,章上阳刻着“五味药斋”四个大字。这印章底下还有一行小字,写着景元三年第二批第一瓶。

    “看样子确实是五味药斋出的。”张彦远点了点头,直截了当地问道,“多少钱?”

    袁春立刻伸出一个巴掌,比了个五字,嘴里说道:“五两银子!”

    五味药斋卖四百文钱的银子,被他转手一卖,居然抬到了五两。

    袁春本来也觉得不可能,这药酒虽然供不应求,但外头顶多炒到一两的价格,再多也没人要了。

    他不过随意报了个价,原本还想有来有回,还到二两差不多。哪里想到,张彦远连想都不想,就扔出一块碎银。

    袁春只需用眼睛一看,就知道那些碎银确实有五两。他急忙收起这些银子,一时之间看着张彦远的目光也不同了。

    但介于这位张大公子例来的性子,他也不敢多问,本来打算离开,突然听见张彦远问道:“你说这瓶药酒是陈先替你弄来的?他也是溪头村的人?”

    袁春想来,张彦远向来眼看于顶,陈先这样出身微寒的,他当然不可能留意,能隐约记得陈先的名字,已经是高看他一眼了。

    “张大少爷有所不知,他自打离开书院之后,就在那医堂里做账房。否则,我又怎么能弄到五味药斋这批药酒的第一瓶呢?”袁春说完话,又多了一句嘴道,“那五味药斋的东家,想必张大少爷也有所耳闻。之前,我们县城里不是有位沈小大夫出尽了风头么?这医堂的东家便是她!”